信息详情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老教学楼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现有中国文学、中国语言学2个系,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2个本科专业。设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学9个教研室。
学院现有东方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古文字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全国一级学会中国小说学会,以及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小说分会、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的秘书处均设置在该院。
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的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二级学科全部拥有文学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学院同时拥有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方向)等8个硕士点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授予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其他二级学科均为天津师范大学重点学科。[1]
1958年,作为传统基础学科,中文系(文学院)与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同时诞生,在天津市河西区八里台校区办学。宋谦同志为中文系首任党总支书记,张春华同志为中文系首任系主任。
文革期间,姚耀同志(后调南开大学任纪检委书记)任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兼中文系革委会主任(相当于系主任)。1970年9月,河北外国语专科学校的十几名教师并入中文系,1975年这些教师返回原校,成为组建天津外国语学院的部分师资。
1978年,中文系由河西区八里台校区迁至南开区六里台校区办学。原天津市教师进修学院的二十余名教师并入中文系。石峰同志任党总支书记,鲍昌同志任系主任。继后,石峰同志调走,由傅同印同志接任党总支书记。1980年,王全峰同志任党总支书记,王锦泉同志任系主任。1986年2月,方淑占同志任党总支书记。1987年,王锦泉同志去世,由夏康达同志接任中文系主任。1996年5月,林骅同志主持系行政工作。1997年,天津师范大学应用文科学院(原南开大学分校)的部分教师并入中文系。1998年,孟昭毅同志任中文系主任。1999年院校合并,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并入。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合并之后,中文系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2000年12月28日,中文系正式更名为文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系和新闻学系,贾春立同志任院党委书记,孟昭毅同志任院长。2003年,新闻学系独立建院。2004年,文学院增设对外汉语专业。2005年9月,文学院随学校迁入新校区。2007年10月,李正和同志任文学院党委书记,赵利民同志任文学院院长。2010年9月,刘红英同志任文学院党委书记。
研究介绍
毕业照2005年,由孟昭毅教授担任负责人的“外国文学史”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这是该院第一门、学校第三门取得该项荣誉的课程,在学院的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该院努力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成天津师范大学优势学科。积极争取多个博士点,力争成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并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天津市重点人文研究基地,进入全国高等院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先进行列,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中文专业及对外汉语专业的中高级人才。
2005年以来,文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项目3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拥有科研经费总额近120万元。学院教师出版各类学术专著、教材50余部。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学科级刊物刊载8篇,核心级以上刊物刊载100余篇。其中不乏前沿性学术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些学术空白。学院教师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近20项,全国学会级奖和地区专业奖励20余项。
文学院拥有专业图书阅览室、报刊资料室、期刊阅览室、多媒体电子信息资料室、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学术会议室各1间。拥有中文图书近44000册(含古籍线装书6000余册),强大的图书资料系统为学院的本科教学与学科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拥有在天津市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计算机语言实验设备。该设备对天津师大的语言学学科建设,特别是对实验语音学的教学与研究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实验室面向社会相关领域的开放,也为学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学院积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完善办公、教学、科研无纸化,联网化,电子信息化条件,便于教师高质量地开发多媒体网络课件,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完善学院网站、各学科专业课程网站建设,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现代化良性互动。
学术交流
文学院始终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学术影响。积极主办了诸如“环太平洋地区文化与文学交流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比较文学研讨会”、“首届全国中青年《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二届伊朗文学会”、“全国第十届印度文学会”、“回顾与展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二十一世纪汉语言文字学发展趋向高级研讨会”、“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发展之路学术研讨会”、“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近代小说转型学术研讨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等20余次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成功承办了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语文教学论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第二期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学语文学科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中国小说学会2007年度小说排行榜评选会”等学术活动。学院还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等国际著名高校院系积极展开交流与合作,努力共建“世界汉学文化教育圈”,扩大了学校、学院的国际学术声望和影响。学院还先后邀请到陈洪、曾繁仁、黄德宽、叶嘉莹、王富仁、陆俭明、温儒敏等30余位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师生作高水平学术前沿报告近50讲,使广大师生与学界前辈师友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自1958年原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成立以来,文学院已培养出万余名毕业生。遍布于海内外各个行业的校友,均已成为各个领域中的英才俊杰。多数的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在天津市普教系统已经举办的七届“十佳青年教师”评选活动中,文学院毕业生届届榜上有名。2000年以来学院共有26名毕业生通过新加坡教育部考核,赴新加坡任教,还有部分学生作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国、越南、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保加利亚等国任教。
文学院院长:赵利民[2]
文学院党委书记:刘红英
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蓉
文学院副院长:郝岚
文学院副院长:郭强
校园活动学院设有东方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当代俄罗斯汉学研究所、古文字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全国一级学会中国小说学会,以及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小说分会、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的秘书处均设置在该院。
学院现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5个硕士点;同时拥有教育硕士(语文·学科教学方向)专业学位、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授予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为校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校重点发展学科。
2008年,学院有全日制本科生1140人(不含外国留学生),并已连续四年成功接收130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学生到该院进行两年的全日制专业基础课学习。2007年成功承办了教育部选派的200名新疆骨干教师汉语培训工作。学院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1人,在职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386人,博士研究生30人(不含日、韩、越、泰及港、澳、台地区硕博士生16人)。
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文学院有在职教职工78人,离退休教职工75人。在职专业教师的66人中,教授22人,副教授2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5.15%。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8人。专业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者61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2.42%。博士44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6.67%。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更加完善了该院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在师资队伍中,很多人已成为各自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绩。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院对办学目标进行了新的定位,即办好传统本科专业,适应社会需要努力创办建设新的本科专业。以“专业基础扎实、基本素质过硬、关注学术前沿”为人才培养规格,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举,以课程建设带动本科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强化服务社会的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学校确定为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对外汉语专业分别确定了专业建设负责人;对外汉语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实践教学成果显著,平时实习与毕业实习相结合,效果良好。2008年,该专业与天津市新世纪语言文化中心等知名对外汉语教育机构签订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共同合作,积极培养优秀毕业生。
毕业照学院率先实行学生党员发展公示制度的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用“理论学习面对面”的方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被天津电视台《天津新闻》报道,2006年,文学院党委被评为天津市教卫系统优秀党组织。2005年和2007年,文学院工会先后两次被天津市教育工会评为高校工会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文学院团委被评为天津市新长征突击队、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学院积极创设本科生“五四论文大赛”以及“本科生学术科研班”,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学生学术刊物《学问》专刊已出版30余期,成为学生们交流学习思考所得的阵地。学院同时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教师职业技能系列竞赛已连续开展23年,实现了训练技能、选拔优秀、展示提高的目的。创刊于1986年的《中文导报》是天津高校创办较早的一份学生刊物,至今已走过了20多个春秋,出刊近200期,并多次在市级学生刊物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学生社团“阳光剧社”在1990年代中期便以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周君恩来》享誉高校学生戏剧社团,创作、排演了大型话剧《说亮天》、《青春之歌》等剧目。2004年成立的国韵京剧社是天津高校第一个学生京剧社团,成员在众多京剧名家的指导下学习、成长,先后在校内外演出《二进宫》、《四郎探母》、《状元媒》等长篇剧目,多次深入社区、老人院开展慰问演出,多次被央视戏曲频道、天津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同时他们多次为身患白血病的同学积极举行义演,享有一定的社会声誉。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自制“十八大”宣传展牌[3]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自己绘制五彩缤纷、多种形式、图文并茂的“十八大”宣传展牌,并布置橱窗在校园展示,向广大师生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营造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浓郁氛围。
友情提示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